紫砂壺都要“整口”,“整口”是哪道工序?

紫砂壺都要“整口”,“整口”是哪道工序?

5閱讀 2018-12-08 02:15 茶具


口蓋嚴謹,密封性好,是許多壺友評價紫砂壺做工的標準之一。

?

于是壺的口蓋嚴密且通轉(zhuǎn),已經(jīng)成了現(xiàn)今大多數(shù)壺友購壺的基本要求,而為了達到這個要求,就有了整口這一工序。

?

今天與大家聊一聊紫砂壺的整口。

?

紫砂整口


紫砂壺在燒制時是會收縮的,由于壺蓋與壺口并不是一體,在窯內(nèi)高溫下,因為泥料或制作薄厚因素等,其收縮會不同,有些會發(fā)生輕微變形。

其中有許多不可控因素,可能進窯之前是嚴密通轉(zhuǎn)的出窯就未必,這樣燒制成品后,壺蓋與壺口很難完全嚴絲合縫。

▲整口工序


整口,即是一遍燒制后,通過打磨的方法磨平口沿、磨掉蓋子口多余的部分。

之后抹上同種泥料,再次燒制,這樣,做出來的壺就口蓋嚴謹了。

?

整口好壞



有許多壺友比較反感整口,因為經(jīng)過整口過的壺,一般在壺蓋口都會有色差。

因為整口破壞了明針,露出了砂粒和氣孔,即使抹泥重燒之后,仍會有色差變化。

▲口蓋色差

一般來說普通紫泥或者段泥,顆粒較粗的話,整口后的痕跡是相對看的出的,而朱泥大紅袍或者目數(shù)較高的紫泥,越細膩,這個痕跡就相對越不明顯。

因為整口后的劃痕其實就是暴露在外的紫砂顆粒的感覺,自然是泥料越粗,痕跡越明顯。

許多壺友認為整口是作者的工不到位,所以才需要進行修整,而且認為整口破壞了一把壺的完美品相。

?

其實并不是這樣的。

?

首先,這不能片面的講是工的緣故。要想不整口的壺,口蓋也嚴密通轉(zhuǎn)。只有制壺者同時也對泥料、泥性都非常了解,掌握不同泥料的收縮率才能做到。

但很少有制壺與泥料都精通的壺藝人,甚至可以說是鳳毛麟角。即使是以前的龍窯老壺,很多壺的口蓋都不是非常嚴密的。

▲整口工序

而且,整口對制壺的工藝也是有要求的:

1.?蓋子不能太大,不然整口時要磨掉的部分太多,極為費力難做。

2.?壺蓋一定要稍微大于壺口,如果做生坯時蓋子大小正好,或者小了些,那燒成后口蓋會更寬的。

?

其次,要求口蓋要密封性好,又不接受整口,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矛盾的。

舉個例子,一位作者做了一把石瓢,沒有進行整口,導致壺蓋有些涎水,壺友們紛紛抱怨不好用。這次他又做了一把石瓢,進行了整口,又有壺友抱怨破壞了品相,難看。


▲子冶石瓢


那作者到底是整還是不整口呢?

答案是市場說了算。

大部分的壺友都將密不漏水做為一把好壺的評判的標準,于是根據(jù)市場的反映調(diào)整,整口也就成了如今常見的一道工序了。

?

正確看待



在我看來,整口算是一種校正,無可厚非,但是也不能過分整口。

整口其實不是什么壞事,他在某種程度上保證了成功率,應(yīng)該說是工藝的一種進步。

但如果創(chuàng)作的過程中,不去追求精準,過分依整口,就不應(yīng)該了。

注:整口后二次重燒色差也不會太過明顯,而且也可用輪砂紙打磨。

?

一把壺不是整口了就不好,不整口就好,壺友們應(yīng)以平常心去面對,切莫鉆了牛角尖。



上一頁:“綠白黃青紅黑”茶,這下終于全懂了!

下一頁:一韻越千年,揭秘古茶樹的價值及存在意義

相關(guān)閱讀

茶友網(wǎng)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